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五月婷婷亚洲激情综合网-女性裸体无遮挡无遮掩视频蜜芽-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高清

國開聯官網 > 觀點 > 數字經濟

5G標準出爐,廠商搶占潮頭

張錦銳 2018.06.29

隨著首個5G國際標準出爐,5G通信服務開始加快落地應用。當前我國已成為全球5G開源技術和開源社區最為活躍的地區之一,以開源5G聯盟(OSA Asia)正式成立為契機,我國5G產業商用化進程正在加速推進,未來幾年,5G有望帶動我國直接經濟產出上萬億元。

 

5G標準確立助推產業落地

6月14日舉行的3GPP(第三代合作伙伴計劃)第80次TSG RAN會議上,5G NR標準SA(獨立組網)方案獲得發布,首個面向商用的5G標準出爐,5G商用進入全面沖刺階段。

 

3GPP會議上定義了5G的三大場景:eMBB(增強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和mMTC(大連接物聯網)。此次凍結的標準主要面向可能最先應用的eMBB商用場景,再加上部分低時延高可靠物聯網應用場景,而R16版將重點完成面向高可靠低時延uRLLC物聯網垂直應用等場景,這是5G真正差異化的新業務。

 

6月27日,國務院國資委宣布,經國務院批準,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與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重組之后,兩家公司將并入新成立的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兩大通信央企的“合并同類項”,將重塑中國的通信產業格局,在整合產業和資源后,利好中國的5G發展。

 

5G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基礎設施,具有高傳輸速度、超低時延、海量連接、驅動萬物互聯的能力。隨著5G第一版商用標準的凍結,新一輪科技浪潮有望開啟。目前,我國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推動5G時代的到來,其中中國移動宣布,將在2018年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5G試驗網:在杭州、上海、廣州、蘇州、武漢五個城市開展外場測試,每個城市將建設超過100個5G基站;將在北京、成都、深圳等12個城市進行5G業務和應用示范。

 

廠商爭搶5G應用新商機

世界杯激戰正酣,移動運營商的5G應用也紛紛試水。中國移動的咪咕視頻就采用了5G+AI技術,從世界杯現場捕捉射門、點球、角球、進球、黃牌、紅牌、慶祝等7大場景,通過“上帝視角”“巨星視角”和“替補視角”,讓用戶身臨其境地參與到賽事中。

 

中國電信則展出了分辨率達7680×4320的“5G 8K”超高清視頻,體現5G網絡承載超大流量的能力。

 

在移動大會一號展館,聯通的工作人員手扶操縱桿,就遠程開上了北京房山的5G無人駕駛汽車。跟車、拐彎、錯車,甚至停車入庫都非常嫻熟,無人車儼然如同一位老司機在駕駛。這當然得益于5G超高速網絡,京滬間上千公里的距離,網絡傳輸卻只有20余毫秒的時延,從而能確保遠程操控的精準度。

 

OPPO基于5G大帶寬傳輸能力的3D網絡試衣間更炫酷,市民可以在網購服裝時,秒看自己美麗36變,嘗試各種試穿、搭配的效果。

 

面對未來5G手機可能普遍存在的高耗能難題,漢能科技帶來了漢包、漢紙等自帶太陽能板的新裝備,用戶走在路上就能給智能手機充電。

 

愛立信還在會上展示了基于5G網絡的AI云無人機。5G的超低時延,能確保無人機在第一時間對命令作出回應。因此,5G無人機不僅能從事輸電線巡檢等業務,還可以長途奔襲把快遞跨省送到您的家門口。國開聯預測,無人機市場將在中國快速發展,到2025年估值可達800億元人民幣。

 

我國仍存“致命”軟肋

5G為我們展現了一個美好的前景,同時也讓我們看到其中存在的挑戰。

 

在國家03專項支持之下,中國在通信標準的軟件實力上已處于領先地位。目前中國在國際通信標準的參與度上顯著提高,已成為標準制定的主導者之一,特別在5G標準上中國的提案數量比4G時代有了很大的提升,提案的采納度也在逐漸提高。

 

但是,盡管我國標準提案數量巨大,在標準的必要核心專利上還不是很多,與提案的數量不成比例,這也反映了我國在基礎性研究實力上還不夠堅實。

 

相對標準而言,我國在實際高端芯片的研究制造上差距還較大,特別是在射頻芯片上差距更大,在手機射頻前端的份額幾乎為零,在毫米波段還沒有可商用化的芯片。這方面不僅需要有相當強度的投入,還需要有很長時間的技術和經驗積累才行。

 

從技術層面看,5G首先要面對覆蓋難的挑戰。由于頻段高、覆蓋差,必然需要有大量的小基站,靠多天線技術的波束賦形和快速掃描追蹤有望明顯改善,但能否根除覆蓋盲點,仍是一個不確定事件。

 

另外,濾波器的性能和集成,高速可調激光器的傳輸速率、距離和成本,網絡切片帶來的跨域、跨技術、跨平臺、跨廠家的端到端的技術和非技術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從市場層面看,究竟什么應用必須用5G?現在并不確定。業界所期待的物聯網應用能否在近期擔當業務收入的大任,也不樂觀。垂直行業對5G的熱情和積極性還停留在紙面上。

 

從投資回報層面看,我國2015年開建4G,現在網絡負荷還很輕,2020年就開建5G,僅僅5年時間不太可能收回4G的投資。其次,5G的頻段高,基站多(至少是1.8G的2倍)、基站貴(目標希望能降到4G的2倍)、功耗高(是4G的7倍),投資會大幅增加。究竟運營商能承擔多高的投資增加,什么業務能補償投資的增加?這些目前還不清楚,指望流量收入希望不大,指望垂直行業帶來的物聯網收入,中近期也不靠譜,仍有待技術和業務的突破或者拉長投資期。


更多相關資料,請詳見:國開聯發布的《5G行業投資價值與未來趨勢報告(2018年版)》

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