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五月婷婷亚洲激情综合网-女性裸体无遮挡无遮掩视频蜜芽-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高清

國開聯官網 > 觀點 > 院士觀點

“十三五”期間化工產業園如何轉型

梁建國 2016.06.22

產能嚴重過剩、環保門檻提高等等,倒逼我國化工產業園必須轉型發展,綠色化、高端化、集中化將是必然趨勢。

現狀

化工園區的出現,使原來分散、無緒、難管的化工企業逐步向園區集中,促進了化工產業向基地化、集約化方向發展。短短20年時間,我國化工園區已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十二五”時期,化工園區成為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的亮點之一,無論是數量、規模,還是園區配套的管理、服務水平都有顯著提升。

 

在原料產品項目一體化、物流信息傳輸一體化、公用工程環保一體化、安全消防應急一體化、管理服務金融一體化——五個“一體化”的建設發展理念引領下,化工園區顯示出了集群化發展優勢。

 

截至2014年底,全國重點化工園區或以石油和化工為主導產業的工業園區共有381家。

園區類型

產值規模

數量(單位:個)

超大型園區

超過1000億元

7

大型園區

500-1000億元

23

中型園區

100-500億元

84

小型園區

小于100億元

267

 

超大型和大型園區的數量雖然僅占我國化工園區數量的7.1%,但兩者工業總產值達到了2.3萬億元,占化工園區工業總產值的46%;中小型化工園區仍在我國占較大比重,其中大多數園區仍處于項目招商和建設階段。

 

問題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化工園區數量眾多、布局分散、廠居混雜所產生的安全和環境問題也日益突出。

 

一是缺乏針對全國或區域性的化工園區總體布局規劃。各類所謂的“化工園區”層出不窮,各級地方政府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隨意設立、雜亂布局,從而導致所謂的全國“化工園區”有上千家。

 

二是缺乏對“化工園區”的界定和管理。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化工園區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園區委”)的實際調研中發現,很多地方認為只要是有化工企業入駐的工業園區均認為是化工園區,而實際上此類工業園區產業布局混亂,甚至將環境敏感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與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布局在一起,安全與環境風險隱患嚴重。

 

轉型

從發展基礎化工原料向發展高新化工產品方向轉變,從規模化發展初級化工產品向發展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方向轉變,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

 

一是進一步明確化工園區的產業定位。要結合化工園區自身的區域環境容量、產業基礎等因素,明確其產業發展定位、產業發展方向和產業鏈式分布,將產業按集群布局,有重點、有選擇地接納企業投資落戶,引進上下游項目,合理構建循環經濟的垂直產業鏈,各產業鏈之間功能互補,實現資源共享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組合,從而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

 

二是調整產業結構。化工行業目前普遍存在產能結構性過剩,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過剩,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增加高端產能占比,淘汰落后產能將是未來調控的重要任務。

 

三是發展新興產業。主要涉及石墨烯、碳纖維等新材料;新能源電池以及行業壁壘較高具備進口替代概念的電子化學品行業。其中,石墨烯是最有前景的新材料之一,而碳纖維對比傳統材料性能優越,軍民領域運用廣泛,國內約70%碳纖維需要進口,且多為高端領域,進口替代空間巨大。

 

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