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青島的一處閑置工業廠房內,工人們正在緊張施工改造。半年后,這里將變身成為集研發設計、產業孵化于一體的智慧園區,預計年產值可達5億元。
在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各地產業園區正經歷從粗放擴張向集約高效發展的深刻變革。閑置產業園區的盤活利用,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
01 現狀與挑戰:閑置產業園區的現實困境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傳統產業園區普遍面臨轉型升級壓力。根據自然資源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全國國家級開發區規劃面積約占全國建設用地的2.5%,但貢獻了全國15%的GDP。
許多建于上世紀的產業園區存在規劃滯后、配套不足、產業低端等問題。部分園區閑置率較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何盤活這些存量資源成為各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課題。
面對這一普遍性難題,各地積極探索創新路徑,涌現出一批成功案例,為閑置產業園區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經驗。
02 創新實踐:五大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一:清遠龍塘鎮:綠色轉型激活鄉村資源
基本概況: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民平村大嶺腳村片區,原為“散亂污”小作坊聚集區,環境問題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創新舉措:通過“三個一批”策略(關停取締一批、整合搬遷一批、升級改造一批),將2000多平方米閑置場地轉型為奇楠沉香種植基地。同時引入文旅融合項目,支持返鄉青年將閑置貨場改造為“音樂面包坊”,發展體驗式經濟。
實證成效:已成功種植1200余株奇楠沉香,音樂面包坊日均接待游客超300人次,帶動當地50余人就業,村民月均增收2000余元。
主要經驗: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模式,通過城鄉建設用地“三舊改造”等政策工具,實現從第一產業到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案例二:廣州石井街:整體打包實現集約發展
基本概況:廣州市白云區石井街慶豐聯社原有老倉庫、老廠房15處,分布零散,業態傳統,經濟效益低下。
創新舉措:出臺《石井街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管理指導意見》,創新采用“園區整體打包租賃”模式,將分散資產整合為整體資產包,公開招標引入專業運營機構。
實證成效:項目一期約10萬平方米,運營方投入2億元進行改造提升。預計可創造就業崗位5000個,園區月租金收入提升至230萬元,較改造前增長3倍。
主要經驗:通過“黨建+集體經濟”模式,打破傳統分散出租局限,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招商、統一管理,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案例三:祁縣經濟開發區:“一地一策”精準招商
基本概況:山西祁縣經濟開發區部分企業因市場變化、經營不善等原因,出現土地閑置、廠房空置現象。
創新舉措:建立待盤活存量用地臺賬,實行“一地一策”精準處置。通過“園區引導+市場運作+法治保障”模式,采取“凈地分割”、“廠房定制”等策略開展靶向招商。
實證成效:成功引進眾鑫酒業等項目,預計帶動總投資4.15億元。其中眾鑫酒業項目總投資3.16億元,已辦理承諾制并開工建設。
主要經驗:全面動態掌握存量土地利用情況,針對不同地塊特點采取差異化策略,打通產權轉換路徑,實現土地資源高效再利用。
案例四:池州集中區:功能重構促進產城融合
基本概況:池州市江南新興產業集中區總規劃面積199.43平方公里,產業發展與配套服務不均衡問題突出。
創新舉措: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摸排閑置資源,探索“政府引導、企業自愿、平臺收儲、市場運作”模式。通過合理土地分割和資產評估,由政府平臺公司收儲閑置房產資源。
實證成效:成功盤活6宗總建筑面積6萬平方米的低效閑置房產,打造嵌入式“工業鄰里中心”,服務數萬名企業員工及居民。
主要經驗:精準研判是前提,規劃引領是核心。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規律相結合,構建多方協同的治理路徑。
案例五:青島金海牛:平臺經濟重塑產業生態
基本概況:青島金海牛能源環境產業園原有7.6萬平方米空間閑置,傳統招商模式效果不佳。
創新舉措:創新采用“極致共享+創新易貨”平臺經濟模式,打造共享物理空間和共享展廳。通過“以商服商、以商鏈商”方式,構建產業生態圈。
實證成效:吸引400余家企業入駐辦公,2000余家企業注冊發展。孵化23個細分行業平臺,整體年營收超過10億元。共享空間為入駐企業年均節省接待成本超10萬元。
主要經驗:聚焦垂直細分領域,通過共享模式降低企業創業成本。搭建線上易貨平臺,幫助企業解決庫存壓力和現金流問題,實現生態化發展。
03 經驗與啟示:可復制的盤活路徑
綜合分析五個案例的成功實踐,可以總結出以下可復制推廣的共性經驗:
創新驅動是核心動力。成功案例均通過模式創新、業態創新或技術創新,打破傳統路徑依賴。無論是“整體打包租賃”、“一地一策”還是“共享經濟”,都體現了創新思維對盤活閑置資源的關鍵作用。
精準施策是根本方法。各地根據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的差異,采取針對性策略。清遠側重綠色轉型,廣州強調集約發展,青島注重平臺構建,都體現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的特點。
多方協同是關鍵支撐。政府、企業、村集體、運營商等多方主體形成合力。政府做好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市場主體負責運營管理,村集體和村民參與利益分配,構建了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產業升級是最終目標。盤活閑置園區不是簡單填補空置空間,而是通過產業重構和升級,提升發展質效。五個案例都實現了從傳統低端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的轉型升級。
效益共享是持久保障。成功的園區盤活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不僅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還促進了就業增收,改善了環境質量,實現了多方共贏。
這些創新實踐表明,閑置產業園區不是“包袱”而是寶貴資源。通過創新模式、精準施策和多方協同,完全可以將閑置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隨著更多地區學習借鑒這些成功經驗,閑置產業園區的盤活利用將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全國性產業鏈招商研究機構——國開聯研究中心《產業園區招商專題培訓系列課程方案》,涉11個專項主題,覆蓋當前招商引資主流業態。
國開聯培訓課程《資本招商及并購招商策略與實操》
國開聯培訓課程《產園園區招商引資及運營實務》
國開聯培訓課程《產業園區運營體系構建與產業生態招商策略與實務》
國開聯培訓課程《基于城投平臺核心職能的園區資產盤活與招商策略》
國開聯培訓課程《產業園區規劃與產業鏈精準招商引資策略》
國開聯培訓課程《宏觀經濟形勢與產業鏈招商機遇展望》
國開聯培訓課程《基于宏觀經濟與招商政策的創新招商頂層設計思想》
國開聯培訓課程《數字化招商實踐路徑與AI應用破局實戰》
國開聯培訓課程《產業園區規劃、招商與運營實務》
國開聯培訓課程《國有產業園區資產盤活與二次招商策略》
國開聯培訓課程《產業園項目投資落位流程解析與運營服務體系構建》
關于 國開聯 · 定制培訓課
國開聯定制培訓課程是由國開聯研究中心圍繞自身業務生態構建打造的高品質培訓服務。致力于聚合國內外優秀專家講師,以精準滿足客戶的個性化培訓訴求為原則,提供高品質的培訓課程和內訓服務。培訓課程深度聚焦于:時政黨建、宏觀戰略、產業經濟、數字經濟、雙碳能源和未來趨勢六大領域。
關于 國開聯研究中心
國開聯研究中心是一家綜合性的咨詢服務機構,業務涵蓋“產業鏈咨詢、可持續發展、定制培訓課”三大版塊,專注于產業經濟、招商引資、可持續發展(ESG、CSR、SDGs、碳達峰碳中和)、營商環境、大數據等領域的研究、咨詢和培訓服務。成功案例遍及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連續獲得客戶信賴與委托。
官網:www.szsmartpower.com
關注 國開聯微信公眾號 了解更多
聯系我們:0755-8324 7679
微信交流: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招商圖譜(招商地圖)系列
2025.06.12面議元.醫藥健康
按照“4.0版招商地圖”的研究邏輯,綜合推出的一款“普惠型招商地圖”產品。
中醫藥行業研究報告(綜合) 2024
2024.01.0529800元.生命健康
《報告》重點由中藥材種植、中藥制造和中醫大健康服務三大部分組成,全面呈現中醫藥行業投資價值與未來趨勢。
中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國開聯.區域產業規劃 中山作為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搶抓政策紅利,爭建灣區戰略性平臺,承接中心城市轉移產業,共享中心城市產業創新要素資源與平臺,以達至中山“灣...
寧夏先進制造業招商行動計劃 國開聯.招商圖譜與項目包裝 我單位受托制定寧夏全區先進制造產業招商行動計劃,深度剖析全區智能制造產業基礎、結構和產業承載優勢,明確自治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方向與未來招...
九省市如何借招商地圖(圖譜)實施專業招商?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產業招商引資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已漸成業界共識,然而,如何實施專業化招商,如何進行精細化部署,又如何借助市場化的手段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產業鏈招商圖譜與招商地圖,區別在哪里?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招商工作越來越趨于專業化、精準化和市場化,招商從業者也越來越意識到產業招商專業化的重要性。
招商引資項目評估 國開聯.產業鏈咨詢 第三方獨立評估,助力項目落地。
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編制 國開聯.熱點議題 我們的成功案例遍及全國30省(區、市),連續獲得客戶信賴和委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