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當前的中國產業空間布局,可以得出顯而易見的結論:東部地區產業過度集聚,中西部工業結構不合理與不完整并存共生。對此,國務院常務會議給出了明確方向:發揮市場主導作用,注重政策引導,促進東部地區產業創新升級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組裝產能向中西部轉移。
一是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
解放思想,樹立全新的發展理念。積極引導企業推進智能化生產線,以新裝備鞏固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推進“機器換人”。同時,鼓勵企業依托市場,實行產品升級換代,努力把產品做精做專做細,向品牌化、藝術品化發展,提升產品利潤空間。二是政府主導,進行合理的科學規劃。制定有利于產業集聚、產業鏈形成的科學的產業布局規劃,并予以政策、資金支持。
二是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
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建設高素質的組織隊伍。用新機制、新體制、新理念來創新服務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開發區市場化運作水平,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如在拓展外延方面,要積極向下游延伸,會同經信、住建、國土、環保等部門合力推進投資項目聯合驗收,改進驗收流程和方法,試行驗收代辦制。二是完善開發區配套法規。用法規管人,用法規管事,營造公平的企業競爭環境,保證土地等生產資源要素的公平獲得,保證政策補貼資金合理應用。三是改革開發區的考核評價體系。把開發區的考核與企業發展直接聯系起來,增強開發區工作人員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設計、檢測、咨詢等公共服務的積極性,提供高效的行政服務軟環境。
三是加強合作,增加更多差異化發展
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引資不僅要對“外”引資,還要對“內”開放,以合作為主,減少同質化競爭,增加更多差異化發展,著力打造特色和優勢主導產業,提高承接產業轉移的能力。國家級開發區不僅可以和其他國家級開發區合作,還可以和省級開發區以及其他地市合作,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壘,調動多方力量,利用城市群落的資源配備抱團發展,產生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引導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轉移過程中并不只是產業的單向遷移,不僅東部地區的產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組裝產能可以向中西部地區轉移,而且中西部地區的一些企業也可以向東部地區轉移,促進東部地區產業創新升級和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
東部地區和中西部之間的調整,可以參照雁陣模型,不斷進行產業轉移。同時,要結合本地的比較優勢,選擇適合自己的產業承接模式。東部地區,則要理順哪些產業項目需要轉移,不能將產業轉移進行得太快,也不能簡單地將“籠子”騰出來再等“鳥”飛進來,而是要轉走一部分,接上一部分,讓一些符合本地資源稟賦特點的企業留下,完成本地區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西部地區開發區可通過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形成專業集群優勢,“堅持龍頭項目—產業鏈—產業基地”發展思路,重點承接大項目、高新技術項目、現代服務業項目,加快構建現代產業基地。延伸拓展自主創新對產業園區的發展的支持作用。
西北5省區(甘肅、陜西、寧夏、青海和新疆)“結盟”承接產業轉移 ,甘肅省共簽署承接產業轉移合作項目770項,簽約金額3855億元,涉及能源原材料、輕工、食品、醫藥、裝備制造業、循環經濟等。甘肅省工信委按照《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對簽約項目全部進行了產業政策符合性審查,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鋁冶煉、傳統煤化工、造紙等產能過剩、高污染、高耗水項目全部剔除。
總之,產業轉移不僅是原有生產能力的搬遷,更不僅是空間上的輾轉騰挪,更重要的是產業分工深化和產業結構加快升級的過程。這也是持續十幾年的產業轉移的經驗教訓。牢記教訓,才能加快推進中西部產業轉移,讓轉移成為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的契機,進而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
四是科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
科技創新才是國家級開發區真正應該發力的地方,各開發區應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通過提高投資的質量水平來帶動區域協調發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集約—綠色”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一種資源—產品—再生資源—再生產品的循環式經濟發展模式,是指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指導思想,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減少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采取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資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再利用的生產過程。
應采取產業延伸模式,不斷延長已有產業的產業鏈,將主導產業將逐步由低價值的勞動密集型型制造轉變為高附加值的加工業和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群。要壯大優勢產業,培植新興產業,大力開展擇商選資,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發展質效。高端制造能級提升。
此外,還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注重推動重大技術突破,注重增強核心競爭力,爭取國家龍頭高科技項目入園,努力把開發園區建設成高科技產品的試驗基地、高科技產業的示范基地。
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點是推進服務外包、商貿會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產業,還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積極引進效益好、能量大、集聚度高、關聯性強的國內外區域性總部,提升產業園區的現代化能級。
密山市以經濟開發區為中心,規劃建成八個園區:依托北大荒紙業建設造紙工業園區;依托龍興制革公司建設皮革深加工園區;依托對俄貿易優勢和木材資源優勢建設建筑裝潢材料加工園區;依托對俄經貿優勢建設服裝加工園區;依托農業資源優勢建設農副產品加工園區;依托煤炭資源優勢和焦化、洗煤、型煤等產業建設煤炭深加工園區;依托完達山藥業、同泰藥業建設醫藥工業園區;依托興凱湖資源優勢和文化底蘊建設興凱湖蓮花旅游區。
五是產業集群戰略導向
通過對本地資源的深度開發不斷延伸產業鏈,突出地域特色,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形成開發區建設的獨特優勢,實現產業的聚合效應。二是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抓住主導產業來培植工業龍頭,圍繞產業鏈進行招商;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吸納先進項目;激勵、扶持年輕人才創業,并予以政策、資金支持。
當前產業轉移已經變為雙向轉移 ,除了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在轉移,像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也在轉移,以前是單個企業的轉移,現在還有產業鏈的整體轉移。中西部開發區在項目的選擇上更強調的是項目的質量和集群效應而非數量和規模。
重慶建設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以來,已培育形成了電子信息零部件、汽車零部件、精細化工、紡織服裝和消費品制造等產業集群,制造業產能8000億元左右。
銀川經濟技術開發區是2001年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國家級開發區,為銀川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由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東區,以高端裝備制造及新材料為主的西區,以信息產業、生物技術、自有知識產權轉化的“iBi”育成中心的南區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和發展能源化工下游產業的紅墩子工業園與橫山工業園五大區域組成。開發區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兩大比較優勢產業,成為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產業的聚集區。
只有聚焦長期的集群戰略導向,才能逐步形成兼具規模經濟優勢和主導產業特色的專業化產業園區。對中西部地區制造業而言,產業集聚以中小型企業為主體的高關聯性、專業化集群,可能更具現實操作性。
六是產城融合發展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依托。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后一個時期,將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其中一個部分就是要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中部地區是國家的糧食主產區,土地資源也很稀缺,西部地區是生態脆弱區,因此產業轉移應該布局在國家主體功能區規劃里的重點開發區域,要把產業轉移和中西部的就業、城鎮化結合起來。同時,這也可以緩解東部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
在承接產業轉移同時,應加強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和上下游產業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軟硬環境,增加中西部地區對產業轉移的吸引力和承接力。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必須要給中西部地區應有的動力支撐。首先要做好交通、信息和人才基礎配套設施,用良好的“硬環境”和“軟環境”承接東部產業轉移。
南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晉升國家高新區一年多來,致力于加快建設高端人才集聚、創新資源集成、總部經濟集合,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配套服務一流、具有南通高新區特色的科技新城。其中,據不完全統計,該區目前在建的創新載體達55萬平方米。
該區秉承“建設國家高新區”這一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產城融合“兩大戰略”,推進招商選資、項目建設、載體建設、服務保障、依法行政“五項重點”,建設特色園區、創新園區、智慧園區、功能園區、活力園區、品質園區“六大園區”。同時明確,以建筑、船舶海工、紡織三大研究院為突破口,引領三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材料、創意設計為招商重點,加速新興產業集聚發展;著力發展科技服務業,推進科技金融體系建設。
來源:國開聯開發區研究中心
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招商圖譜(招商地圖)系列
2025.06.12面議元.醫藥健康
按照“4.0版招商地圖”的研究邏輯,綜合推出的一款“普惠型招商地圖”產品。
中醫藥行業研究報告(綜合) 2024
2024.01.0529800元.生命健康
《報告》重點由中藥材種植、中藥制造和中醫大健康服務三大部分組成,全面呈現中醫藥行業投資價值與未來趨勢。
中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產業發展規劃 國開聯.區域產業規劃 中山作為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如何搶抓政策紅利,爭建灣區戰略性平臺,承接中心城市轉移產業,共享中心城市產業創新要素資源與平臺,以達至中山“灣...
寧夏先進制造業招商行動計劃 國開聯.招商圖譜與項目包裝 我單位受托制定寧夏全區先進制造產業招商行動計劃,深度剖析全區智能制造產業基礎、結構和產業承載優勢,明確自治區智能制造產業發展方向與未來招...
九省市如何借招商地圖(圖譜)實施專業招商?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產業招商引資專業化、精細化、市場化已漸成業界共識,然而,如何實施專業化招商,如何進行精細化部署,又如何借助市場化的手段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
產業鏈招商圖譜與招商地圖,區別在哪里? 國開聯.產業鏈招商與鏈長制 招商工作越來越趨于專業化、精準化和市場化,招商從業者也越來越意識到產業招商專業化的重要性。
招商引資項目評估 國開聯.產業鏈咨詢 第三方獨立評估,助力項目落地。
戰略新興產業規劃編制 國開聯.熱點議題 我們的成功案例遍及全國30省(區、市),連續獲得客戶信賴和委托。